古代治療牛皮癬

本文已影響3.22K人 

牛皮癬,中醫又稱爲白疕或松皮癬。祖國醫學對牛皮癬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古人在對本病的理論研究上,始終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內、外因相互作用而發病,從而爲疾病的治療方法的辨證施治提供了更多的理論依據。時至今日,這些觀點對辨證施治都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古代治療牛皮癬

《聖濟總錄•諸癬論》說:“狀似牛皮,於諸癬中最爲席厚,邪毒之甚者,俗稱之牛皮癬,”相當於西醫的神經性皮炎。可見中醫、西醫雖均稱爲牛皮癬卻並不是同一種疾病,應當加以區別。祖國醫學即現代所稱的中醫,古代的中醫文獻對類似牛皮癬的記載很多,如隋《諸病源候論•乾癬候》曰:“乾癬但有匡部,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又白癬候:“白癬之狀,白色硿硿然而癢。”

《證治準繩•瘍醫•諸腫》記有“遍身起風痧(疹)疥丹之狀,其色不痛,但癢,搔抓之,起白疕,名日蛇蝨。”《外科啓玄》中提出“白殼瘡”之名。《外科證治•全書》中對該病的描述更爲詳盡:“白疕又名疕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折裂,血出痛楚…。”《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雲:“松皮癬,狀如蒼松之皮,紅白斑點相連,時時作癢。”上述歷代醫家描述的“乾癬”、“白癬”、“蛇蝨”、“白殼瘡”、“白疕”、“松皮癬”等,其名各異,症狀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特徵。而且對病因、病機不僅提出風、火、溼、燥、外邪致病,而且還強調了“血熱”、“血虛”、“血燥”等內因致病的因素。

古代根據對牛皮癬病因病機的認識及分析,辨證論治,也產生了較多治療牛皮癬的偏方。但是,古代傳統醫學治療疾病遵循三因制宜原則,很多治療偏方並不是適合所有患者。因此,牛皮癬患者需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也可找正規的中醫診所進行辨證論治,切忌濫用偏方藥方,加重病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