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們打板

本文已影響1.62W人 

他操縱教育心理學的刀,仔細分析的他喜歡用案例說話,討厭只是把板子打在孩子身上的做法,他頑固地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人有問題,人生存的環境有問題,他必須勇敢地把網癮背後的東西抓住。

不要讓孩子們打板

他就是吳錦良教授。他主持的家教診所已成功幫助近20名問題兒童走出心理和學習困境,成功轉型為優秀男孩,近年來吳錦良曾在全省各地舉行過40多次家教報告會,深受部分家長的好評。

在指責孩子之前反省自己

(吳錦良語:現在沒有任何資格鑑定就能操縱的行業很少。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樣重要的事情,不是沒有資格認定嗎其實,現在很多父母都沒有這個資格。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不少人心裡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即父母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命,把孩子養育成人,對孩子恩深似海,也就擁有支配孩子的全部特權。孩子就應該唯命是從,終生報答父母的恩情。因此,我認為父母很好。

其實不然。孩子不要求來到這個世界,作為父母有權決定孩子是否出生,孩子沒有選擇的能力,父母選擇了孩子,所以必須對這個選擇負責,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對這個新的生命負責。

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曾經把為人父母歸納為世界上三大難事之一。

社會越發展,父母越困難,孩子的問題越複雜,就像現在出現的網路問題一樣。

令人遺憾的是,不少父母賴以教育孩子的唯一資本,就是長輩當年教育自己時的一點親身體驗,或者是從周圍朋友、同事那裡借鑑來的一些感性經驗。許多父母對子女教育視同喂牛養馬、栽花種草一樣,其方法之簡單令人驚訝。

當你把手指伸出來指責孩子的時候,請你務必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你出什麼問題了?你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什麼問題嗎?你給孩子創造的環境有什麼問題嗎?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因此,稱職的父母必須始終不斷地去研究孩子心靈深處的獨特之處,去觀察孩子身心發展變化的獨特軌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