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的危險因素及診斷

本文已影響2.13W人 

造口的臨床病因主要有結直腸惡性腫瘤、外傷、腸梗阻、Crohn病、先天畸形(先天巨結腸、家族性腸息肉)等。一般認為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是腹外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引起造口旁疝的可能危險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1)患者相關因素:高齡、肥胖、糖尿病、營養不良、Crohn病等;(2)手術相關因素:造口型別(如前所述,結腸造口較迴腸造口更易出現該併發症)、造口範圍過大、造口部位(腹直肌旁造口);(3)術後相關因素:切口感染、長預期壽命等。

造口旁疝的危險因素及診斷

診斷及手術指證

造口旁疝患者可以表現為毫無症狀的造口周圍腫物膨出。有時患者可能在站立位時出現腹部牽拉感或疼痛。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腸梗阻、嵌頓、瘻管形成、面板損害或壞死等併發症而需要手術治療。

通常對造口進行簡單的檢查時可以發現造口旁疝,尤其在患者站立位或Valsalva動作增加腹內壓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地使疝顯露並進行觸診。而肥胖的患者或存在顯著的瘢痕皺縮等情況下,有時會掩蓋疝包塊的本身。此外,有時可能難以將其與造口脫垂相鑑別。這時,使用CT檢查和超聲檢查將有助於診斷。CT還可有助於判斷疝環的大小、疝內容的成分。因此,歐洲疝學會造口旁疝分類推薦常規的術前CT平掃,並確定疝缺損的大小。

造口旁疝手術治療指徵與時機把握目前缺乏統一的認識。通常認為無症狀的造口旁疝應該接受密切的“觀察與等待”。如果伴有嚴重併發症,如難以忍受的疼痛、頻繁腸梗阻,出現嵌頓或絞窄;或者對於造口適應不良患者,以及存在其他症狀對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顯著影響時,則應該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修補技術

約20%~30%的造口旁疝需要手術治療,但任何手術方式修補後的複發率可高達30%以上。造口旁疝的手術治療方式可以分為造口移位術、傳統縫合修補術以及人工材料修補術。而前兩者因為較高的複發率,很大程度上已被採用人工材料的加固修補技術所替代,而後者又因實施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開放式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及兩者相結合的“雜交技術”。

造口移位術與傳統縫合修補手術

傳統縫合修補即單純的腹壁筋膜修補手術,可能是最早應用於造口旁疝治療的手術方法;這類手術在治療筋膜缺損較大的造口旁疝時,不可避免地將增加區域性組織的張力,從而導致疝的復發。文獻報道的併發症率為24-88%,複發率為46-100%。因此傳統縫合修補手術多數僅考慮用於腹壁缺損和疝囊較小的造口旁疝,以及無法使用人工材料治療的情況下。

而造口移位術一般需要再次開腹手術,修補原腹壁缺損區域,並重新建立腹壁腸道造口。但這意味著患者需要接受一次更大範圍的手術,另外具有新造口處再次發生疝的風險。其與原位修補手術相比,雖然複發率略有減少,但總體的手術併發症率似乎有所增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