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療法的益處

本文已影響2.75W人 

鍼灸是針刺和艾灸兩種治療方法的合稱。古代多稱爲“灸刺”,把艾灸列在針刺之前。灸,是灼、烤的意思。傳統灸法是利用艾葉作爲原料,製成艾炷或灸條,在人體的一定穴位上薰灼,借艾火的熱力透入肌膚,起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這種方法常與針刺方法配合應用,故鍼灸並稱。

鍼灸療法的益處

中國本草源遠流長,爲何單選艾來做灸療呢?古人認爲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可灸百病。且艾能溫通十二經脈,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現代對艾灸的研究很多,功能主要體現在提高免疫力,促進機體防禦抗病能力;增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粘度,降低血壓;解熱抗炎、鎮痛等作用。由於它方法簡單,費用低廉,易於操作,又有治病防病保健的雙重功效,故在民間易於盛行。竇材《扁鵲心書》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馬丹陽十二穴歌》中說:“……年過三旬後,鍼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艾灸方法衆多,現介紹幾種簡單的艾條保健灸法和常見病灸法。

1、三裏灸

部位:在小腿前外側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方法:艾灸條每次一支,點燃對準穴位,左右兩穴灸完爲止。每日一次,勿燙傷。

作用:理脾胃,調氣血,助消化,補虛弱.

灸三裏可補後天之本,加強消化系統功能,強身健體,

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內經》)的目的。

2、神闋 氣海 關元灸

部位:神闋穴在腹部,臍中央.氣海穴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關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

方法:每次一支,對準穴位點燃,灸完爲止.日一次.

作用:復甦固脫,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理氣和腸。

老年人常陽氣不足,真氣虛憊,此法可使“元氣堅固,百病不生”(《醫學入門》),有患者用此方法每日睡前灸半小時,連灸三年,治癒了多年哮喘畏寒證.現代研究此組穴位可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力,爲後天強壯保健要穴。

3、背腧穴灸:

部位:在背腰部,五臟六腑各有一個背腧穴,位於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其位置大體與相關臟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方法:同神闋、氣海、關元穴灸,但因穴位較多,爲便於操作,最好到醫院由鍼灸科大夫用艾箱灸。

作用:腧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是陰病行陽的重要場所.用陽氣灸陽位, 治五臟六腑虛損.“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類經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治咳喘,許多穴位就是背部腧穴,也是夏天用陽之位補陽的重要場所.

4 、高血壓

艾灸穴位:涌泉穴。

位置:約當足底前中1/3的交點。當第二、三跖趾關節稍後處。該穴溫灸有回陽救逆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溫灸涌泉穴,對溫通血脈,促進血運有很大幫助,相當於人體第二心臟。

方法:每晚睡前,患者洗腳後平臥,艾灸條每次一支,截成兩段,他人點燃對準穴位,左右兩穴灸完爲止.每日一次,勿燙傷。七天一療程,休息一兩天後,再進行第二療程,可連灸3-5個療程。

作用:涌泉穴位於足底,居人身之最低位,灸之可引熱下行,調和陰陽,使血壓趨於正常。

5、腱鞘炎

艾灸穴位:阿是穴。

位置:疾病痛點。

方法:艾灸條每次一支,艾灸痛點有溫熱舒服的感覺,灸至皮膚出現紅暈,每次灸20-30分鐘,

七天一療程,休息一兩天後,再進行第二療程,一般灸1-2個療程。

作用:腱鞘炎多因關節部位長期操作,風寒之邪聚積斂縮脈道,經筋脈絡不和所致,灸阿是穴有舒筋活絡,散寒止痛之功。

6、盆腔炎

艾灸穴位:阿是穴、三陰交穴。

位置:腹部壓痛明顯處、三陰交穴在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患者可四指併攏,小指放在對側內踝尖上,食指與脛骨內側面後緣交界處。

方法:艾灸條每次一支,艾灸痛點有溫熱舒服的感覺,灸至皮膚出現紅暈,每次灸20-30分鐘,

七天一療程,休息一兩天後,再進行第二療程,一般灸1-2個療程。

作用:灸局部疼痛處的阿是穴,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與消散,通則不痛;

三陰交穴是足三陰經交會穴,灸之能補脾腎,助運化,通經絡,又因三陰經走少腹,故灸三陰交穴也可直達病所。

最後,介紹在家做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應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以使機體逐漸適應。

2、艾灸部位如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灸量可大。

3、凡體質強壯者,可灸量大;久病、體質虛弱、老年和小兒患者,灸量宜小。每次施灸時間10min-40min,依病症辯證確定。5次-15次可爲一療程

4、 若發生暈灸後應立即停止艾灸,使患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 輕者一般休息片刻,或飲溫開水後即可恢復;重者可掐按人中、內關、足三裏即可恢復;

5、患者在精神緊張、大汗後、勞累後或飢餓時不宜灸。

6、注意防止艾灰脫落或艾炷傾倒而燙傷皮膚或燒壞衣被。尤其幼兒患者更應認真守護觀察,以免燙傷。艾條灸畢,應將剩下的艾條套入滅火管內或將燃頭浸入水中,徹底熄滅,防止再燃。如有絨灰脫落牀上,應清掃乾淨,以免復燃燒壞被褥等。

7、顏面、心前區、大血管部和關節、肌腱處不可用瘢痕灸;乳頭、外生殖器不宜直接灸。

8、中暑、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灸。

9、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灸。

艾灸雖有“能透諸經而除百病”之說,那是不是有病就不用看醫生了?不是的。艾灸治療是人體自身的有限調節,是人體自身抗病潛能發揮的極致,當疾病的發展一旦超過自身調節,我們就要尋求醫院幫助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