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什麼好

本文已影響2.36W人 

早在公元2世紀,我國古人就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全年劃分爲二十四個段落,統稱爲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成就之一。二十四節氣可以表明氣候的變化和農事的季節,從而指導農業生產。

立春吃什麼好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稱之爲第一節氣。每年公曆2月5日左右爲立春,處於太陽黃經315度。立就是開始的意思,表示從這天起春天開始,萬物有了生機。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爲春季依始。立春後,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每年立春日,人們要 “咬春”。也就是指吃春餅的習俗,歷史可是悠久。在《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還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春餅薄如蟬翼,這裏記載的是用稀面在一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捲(又稱春盤)。春餅、春捲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明、清時期,隨着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捲,不僅是民間的食品,而且成爲宮廷的糕點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讚賞。清朝的滿漢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點中,春捲是九道點心之一。

人們吃春餅是用白麪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麪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爲春餅抹甜麪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蔥先出,人們嚐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裏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裏,隨吃隨拿,爲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我們所吃的春餅,現在人們更關注健康了,有的朋友在面中加入各種蔬菜汁,不但讓視覺的色彩豔麗了,而且營養素又豐富了,講究主食葷素搭配,傳統中突出了食物的種類多樣化。

我想還是養養脾胃,掃除體內的廢棄物,增強一點免疫力,在炒和菜中放入適量的魔芋絲和各種菌絲,這樣咬春又咬下了,陸游有詩句中的:“春日春盤節日新”,食物也添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