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預後影響可分三類

本文已影響1.66W人 

癲癇治療需要長期用藥,治療越早,發作次數越少,緩解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部分性發作或具有多種發作類型、開始治療前頻繁癲癇發作、合併神經系統缺陷及精神發育遲滯、有家族史以及圍產期損傷,均提示預後較差。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癲癇藥物的預後影響:

抗癲癇藥物預後影響可分三類

癲癇的預後影響:

單藥和多藥治療

首次單藥治療對新診斷的癲癇的有效率約50%。 當應用第一種抗癲癇藥物治療失敗,應用第二種藥物的有效率將明顯下降,約10%-20%。而第三種藥物或聯合治療的有效率更低,約5%。因此,第一次抗癲癇治療失敗,有可能對以後的治療反應也較差。

停藥和復發

70%~80%癲癇人經藥物治療後,癲癇發作可得到緩解。一般情況下,發作完全緩解2~5年後,可以考慮停藥,停藥後大部分的患者可獲終身緩解。但部分患者的發作可能復發。因此,停藥後的復發問題一直受到臨牀醫師的普遍關注。復發大部分發生在停藥後1年之內,停藥早期特別是3~6個月內複發率高。兒童癲癇的複發率較低,而成人癲癇的複發率較高。

總之,將癲癇的預後一般可分爲三類:

預後良好:這類病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作後,即使沒有經過治療也可獲得長期緩解。如果治療,一般第一次或第二次單藥治療即可控制發作,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解期後均可成功停藥。屬於這類預後的癲癇綜合徵有良性新生兒癲癇發作,良性Rolando癲癇和兒童失神癲癇。

預後一般:這類病人持續應用抗癲癇藥物可控制癲癇發作。有些病人可能需要2種或三種藥物聯合治療方能有效。癲癇發生的原因可能並未消除,停藥後容易復發。屬於這類的癲癇綜合徵有少年肌陣攣癲癇和大部分與局竈部位有關的癲癇。

預後較差:此類病人儘管正規治療仍持續有癲癇發作。反覆癲癇發作的頻率和程度可有所不同,一些病人頻繁發作稱爲難治性癲癇。藥物治療至多可改善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屬於這類的疾病包括一些症狀性或隱源性和部位有關的癲癇如:和海馬硬化有關的顳葉癲癇,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腦內結構異常所致癲癇,嬰兒痙攣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