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缺失將成爲災難

本文已影響3.16K人 

孩子,父親愛你

兒童教育缺失將成爲災難

我女兒上中學後,學業很辛苦,起初很暗,我也很傷心,想和她說溫暖的話,有一天剛好她媽媽也不在家,她也像平時一樣6點多起牀,自己吃早飯,準備上學,我還躺在牀上女兒茫然地走到我的牀前說什麼?我說爸爸非常愛你。女兒一下子愣住了。這本來是應該經常說的話呀,這本來就是親人間每天要說的話呀,可是,因爲疏於表達,我說完之後也覺得好像說出了讓自己非常驚訝的一句話。其實愛是需要說出口的,愛需要表達,愛是需要不斷去表達的,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愛的表達應當成爲一種習慣,這就是家庭文化最核心的元素。我們看着孩子的眼睛,說出自己最想說、最應該經常說的話語,它能夠直抵孩子的心靈,成爲最美好的鼓勵,最美好的慰藉,最重要的精神食糧,我深信對孩子真摯的同時讓他可以不斷感受到的愛,一定能夠幫助他更好的成長。

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同樣是一位上了初中的孩子,他的母親是一所小學的校長,有一天她找到我,說是和孩子已經一個月沒說話了。衝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父母和孩子太少在一起,對他特別擔心。這種擔心往往不是落在孩子的行爲習慣上,而是落在學業成績上,說話是批評,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不安,特別反抗,他聽你的話就生氣,孩子不認爲你說得對,也不認爲你說得對,也不認爲你批評的姿勢反感,你的語調一出來他就想和你對抗,所以說你不說,我知道。如果你繼續說話,他說我是這樣的。你怎麼樣?此時無奈的往往是父母,我們中國的父母,到了孩子上初中,幾乎沒有不和孩子發生衝突的,幾乎沒有不痛苦的。這個小學校長也是這樣,她自己是名師,但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好,更加沮喪。她找到了我,其實我也知道教育孩子沒有什麼可以立即有效的對策,所有的改善都是細水長流。但是那天,我教了這位校長的方法,說回家試試。到了晚上,這位校長給我打電話,說張老師教我的把戲太有效了,你知道我教校長的把戲是什麼嗎?

媽媽哭了,孩子也哭了,兩個人哭了,所有的怨言,怨恨,所有的敵意,所有的隔膜都消失了,效果很好。有時千言萬語真的無法抵抗深情的擁抱。這而,這種深情的擁抱不是一年只擁抱一次,而是一個月只擁抱一次,而是應該每天擁抱一次。孩子越小,我們就越應該經常擁抱他。同時,我們應該堅持這樣的擁抱。不管我們每天多忙,我們都應該對我們的孩子說一些柔軟甜蜜的話。我們應該每天注意孩子的眼睛,傾聽他,欣賞他。我們也應該讓孩子們分享你內心的情感

聖母,爲什麼一直抱着自己的孩子

快樂的第一個來源是嗅覺、觸覺和聽覺。從出生開始,嬰兒就可以識別父母的聲音,更喜歡自己父母的聲音。對嬰兒來說,被慈愛地擁抱是對他們發展最好的刺激,比哺乳效果好。聖母瑪麗亞抱着嬰兒的肖像,已經成爲人類文化的圖標,這絕對不是偶然的。躺在媽媽或爸爸安全溫馨的懷抱裏,寶寶的肌肉可以放鬆,呼吸可以加深,另外,爸爸媽媽可以溫柔地輕輕拍打或輕輕晃動,驅除寶寶的緊張。研究人員發現,寶寶和媽媽的心率是同步的,如果媽媽的情緒處於放鬆穩定的狀態,寶寶也會通過觸摸和安撫,母親的自主神經系統可以有效地與嬰兒的神經系統交流。當我們的身體被擁抱時,我們知道其他人支持我們。在阿什利蒙塔古電影《觸摸》中,有一個場景,形象地傳達了觸摸的效果:在精神病院,有一個煩躁、情緒狂躁的患者,在同一個精神病醫生見面,精神病醫生伸出手,握住精神病人的手,傳達對對方的興趣時,這個精神病人突然安靜下來,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精神病醫生的臉上,與他交流。這種接觸帶來的深層次滿足,依然是成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失去了家人,我們會給對方抱來安慰,伴侶之間通過性接觸進行交流,按摩釋放日常生活中的壓力。

我相信這種感情生活比養育孩子的經驗和生活更重要。我們要正視中國家庭生活中的情緒缺乏,目前最需要我們意識到的是,家庭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農村大量的留守兒童,給爺爺奶奶,給親戚,給熟人,孩子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裏,很多父母因爲各種各樣的理由,工作結束後不能馬上回家,也不能回到孩子身邊。今天兒童教育的缺失將成爲明天家庭的災難,成爲社會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無論你去哪裏謀生,你都必須帶着孩子

我總是對一些外出謀生的朋友說,無論你外出時,具體生活有多困難,你都必須帶着孩子。這肯定是非常困難的,這樣的困難肯定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你不要急着說我站着說話不會腰疼,因爲對於任何家庭來說,孩子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最大的抱負,最大的希望,也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階層流動,改變孩子的未來,教育一定是最主要的方式。我看到孤獨、無力、疏於管教、缺乏愛情破壞的孩子,我們辛苦回到家鄉時,如果看到這樣破壞的孩子,我們就沒有辦法恢復正義,往往想修復的時候一切都太晚了。帶孩子去打工,成爲我們生活的信念,成爲我們生活的勇氣和責任,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和孩子一起生活,這可能是我們社會生活在最下層的父母最大的挑戰,但我們只能忍受。

任何社會,最大的不公平,往往強調如何對待各階層的下一代。我們等待社會變革,這是一條遙遠的道路,與其生活在失望和恐懼中,不如現在就改善,改善多少是改善。如果受的話,我們很可能會面對下半場的巨大痛苦和悔恨。現在讓我們先聽聽留守兒童的聲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