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衣食住行全攻略

本文已影響8.24K人 

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因此在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養生,做好防暑消暑工作,調整飲食,大暑節氣如何養生?下一位編輯介紹大暑養生全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衣食住行全攻略

衣服:選擇棉、麻、絲等熱材料

夏天很多漂亮的衣服都是用化纖面料做的,面料重量輕,價格便宜,花色品種多,很受年輕人的歡迎,特別是愛美人的歡迎。其實,夏天人體出汗多,化纖布輕薄,但吸水性、透氣性差,皮膚很難通過汗蒸發散熱,所以夏天穿這種布料的衣服不涼。

同時,汗水過多滯留,皮膚分泌物腐爛發酵,合成纖維生產中混合的單體氨、甲醇等化學成分對皮膚刺激大,容易引起過敏和多種皮炎。

專家建議:

棉、麻、絲等天然纖維是夏季服裝的最佳選擇。絲綢衣服具有良好的親膚性,重量輕,厚度薄。夏天穿起來既舒適又漂亮,你會感覺到整個身體都很涼爽。棉質衣服吸汗,透氣性好,而且面料柔軟,不硬。

麻質的衣服,其分子結構鬆散,質地輕,孔隙大,透氣性和吸水性非常好。布料的衣服越薄越稀疏,衣服越輕,穿起來越涼爽。

飲食: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爲主

大暑是夏天最熱的一天,俗話說小暑不熱,大暑三伏天。在炎熱的日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的準備。飲食也很重要,大暑吃什麼?

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爲三個等級:腐草爲螢火蟲二個等級的土潤暑三個等級的大雨時。世界上螢火蟲大約有2000種,分水生和陸生兩種,陸生螢火蟲產卵在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產卵,古人認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種天氣開始悶熱,土地也溼了,第三種是大雷雨

1、蛋白質供應充足

大暑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耗大,蛋白質供應適當增加,每日攝入量應爲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除了牛奶製品之外,動物蛋白還應該吃適量的肉,如雞、鴨、瘦豬、鴿等平或涼的肉製品。吃鴨肉的時候最好燉,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煮湯。肉和蔬菜不僅有補充營養的效果,還有健脾、益氣、養陰。

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是必不可少的

炎熱的天氣很熱,出汗多,容易消耗氣體,這時人們經常無病。因此,不僅要及時補充水分,還要長期吃益氣養陰、清淡的食物來增強體質。例如山藥、棗、海蔘、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粥等。

3、儘量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可以清熱,還可以消暑,消除疲勞。因此,在炎熱的夏天,適當吃苦瓜、苦菜、苦蕎等苦味食物,可以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僅可以尊敬溼熱的邪惡,還可以預防中暑,一舉兩得。

4、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溼食品攝取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品,脾胃虛寒和體質虛弱者可以放心食用。另外,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有清熱解暑的效果。扁豆、薏苡有良好的健脾療效,是脾虛患者夏季食療的好產品。

補氣健脾,消暑生津

炎熱不僅天氣炎熱,而且雷電、暴雨多,此時人們容易受熱潮影響腹脹、食慾下降、無力等症狀,此時飲食應清淡多樣化,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爲主,多吃綠豆、黃瓜、苦瓜、蓮藕、鴨肉、香菇、香菇、西瓜、薏苡、桂圓、桃、黃皮、蘆根、白茅根等食物和藥物。

居住:起居調養-睡好子午覺

夏季節氣,炎熱,此時注意防暑,長期在烈日下工作,老人和體質弱者,中午烈日下外出,出汗後立即更換衣服,出汗後不要感冒。同時,室內應注意通風。空調房間的溫度與室外溫度不同,不得超過10攝氏度。出汗後不要吹風扇或空調,以免感冒。

另一方面,大暑天氣炎熱,人們容易感到疲倦,此時要注意睡好子午覺,適當午睡半小時,以保持精力充沛。

行:大暑出行需要防中暑

所謂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處於大暑中的人們,會被熱氣籠罩。在大暑中,我國很多地區的氣溫會高達40℃,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中,人們如何做好大暑養生?下面大家看看下面地介紹吧。

在容易中暑。人們在高溫下很難打架,中暑也分爲很多情況。下一位編輯介紹中暑的症狀,在你的生活中,爲了你自己的健康,必須注意中暑。大暑的養生怎麼辦?

中暑的情況包括先兆中暑。先兆性中暑通常表現爲口渴、頭暈、眼花、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全身疲勞、四肢無力、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異常出汗、體熱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儘快去涼爽的地方,或者喝消暑的飲料。

與先兆性中暑相比,輕度中暑會更加嚴重。輕度中暑的朋友會有發燒的症狀。此時,人們的臉會變紅,胸悶氣短,皮膚會感到明顯的灼熱,人們的血壓也會伴隨着下降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選擇消暑的藥物進行救治。

嚴重中暑比上述情況嚴重。如果發生重症中暑,人們會昏迷、昏迷、痙攣、高熱等。此時,人們應該儘快把病人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嚴重的情況下,中暑也會危及人們的生命,所以人們不應該粗心大意。

大暑養生對於朋友們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除了上述描述之外,在你平時的生活中,還可以喝一些結束的食物,比如酸梅湯、綠豆湯,溫度高的中午儘量避免外出。均衡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多運動增強自身體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