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

本文已影響6.82K人 

餃子是北方人離不開的一個食物,過年過節,節氣都得吃餃子,因爲氣候,地理位置的差異,南北方的風俗有很大的不同,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下面本站帶來介紹。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

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

網友熱評:

1、因爲好吃不過餃子

2、北方是不是什麼節都要吃餃子

3、豬肉白菜,必須擁有姓名啊

4、北方就是節日一頓餃子,平時沒事一頓餃子,臨行一頓餃子,團圓一頓餃子,早上可以餃子,中午可以餃子,晚上也可以餃子

5、因爲冷啊!最愛韭菜肉餡兒的

6、今年的立冬,我還能吃上最愛的白菜豬肉餡麼?重點是豬肉

7、餃子在北方是個很有儀式感的食物

8、不是冬至吃餃子嗎?

民俗

冬至吃餃子相傳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藥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 第2張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溼、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麪,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爲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檻,就開始忙着過年。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時候起,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張彩燈、貼對聯、打掃庭院,準備迎接遠方的親人,過個團圓年。年三十的時候,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更是新舊歲的更替,而“餃子”又名“交子”,其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因此吃餃子有“更歲交子”、“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之意。

張仲景,南陽稂東人,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曾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

學術版

地理原因

餃子本質是一種麪食,所以,面對於餃子至關重要。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的影響,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是優質小麥產區。而中國南方則很少種植小麥,因爲溼熱的氣候不利於小麥灌漿,不僅產量低,還極易造成小麥赤黴病害。

歷史原因

餃子餡一般是肉餡,在舊社會以及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都維持在比較低的狀態,肉類短缺,且價格高昂,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在日常飲食中負擔。於是,包着肉的餃子在人們的心中與“盛宴”劃上了等號,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享用。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 第3張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立冬意味着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爲秋冬之交,立冬“補冬”。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以上就是爲啥北方一過節就吃餃子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請大家繼續關注本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